一场告别“干得越多亏得越多”的经济变革正重塑产业逻辑,从光伏巨头的减产联盟到建筑央企的联合倡议,政策之手正将中国制造从价格血战的泥潭中拉出。
2025年7月初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: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“反内卷”纳入经济治理核心框架。
背后是令人警醒的经济现实——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,创下1996年以来第二长的衰退周期。光伏组件价格跌破每瓦0.6元的现金成本线,新能源车行业利润率被压至3%以下,“0公里二手车”频现。
当隆基绿能一季度亏损超80亿、技术人才流失率达30%时,低价竞争已从市场手段异化为行业生存威胁。
01 政策背景与核心逻辑,内卷的本质与政策破局
“内卷式竞争” 已非普通的价格战,而是陷入“干得越多亏得越多”的恶性循环。其根源在于市场淘汰机制失效,导致“优不胜、劣不汰”的扭曲局面。
内卷形成三大原因,同质化竞争、需求受限与供给出清受阻构成恶性三角:
产品同质化:如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平均折扣率达23%,较上年降价近1/4,却在车规级芯片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需求双萎缩:国内地产消费疲软,外部遭遇欧美高关税壁垒(新能源车对美出口面临13.5%关税)地方保护主义:地方政府通过补贴和低价土地扶持本地企业,阻碍低效产能退出
政策应对采用双轨路径:
治标:依法整治低价倾销,如修订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价销售(2025年10月生效)治本:推动技术驱动转型,如钢铁行业通过氢冶金技术改造,使宝钢出口欧盟的热轧卷材均价上涨18%
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相比,本轮最大差异在于民企主导。光伏、新能源车等领域民企占比超80%,政策更依赖行业自律与市场化整合,而非行政关停。
02 行业影响分析,从价格战到技术战的转型阵痛
传统重工业已迈出实质步伐。钢铁行业要求2025年底前80%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,未达标企业直接限产50%。水泥协会发布《反内卷稳增长意见》,推动错峰生产使行业扭亏为盈。
新兴制造业的变革更为深刻:
光伏:头部玻璃企业集体减产30%,通威与协鑫联手推动硅料产能整合锂电:宁德时代押注凝聚态电池(能量密度500Wh/kg),订单排至2027年风电:12家整机厂签订自律公约,中标价格企稳回升
建筑行业33家央企联合发布倡议书,摒弃“空壳架构”虚耗资源,推动行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跃迁。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对此明确指出:“转型升级是破解内卷的关键”。
反内卷政策下的主要受益行业分析
03 投资机会与风险,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
周期品迎来价格弹性。据长江证券测算,若2025年粗钢产量减少3000万吨,螺纹钢价格有望上涨229元/吨,吨材利润提升86元/吨,较当前几乎翻倍。光伏上游多晶硅报价两周内上涨2.5元/千克,期货价格涨幅达20%。
技术领先企业将获溢价重估。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壁垒的企业迎来价值重估机遇:
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比主流产品高80%光伏玻璃因产能过剩幅度较小,成为产业链安全边际最高的环节消费建材龙头(东方雨虹等)凭借渠道优势推动提价,确认盈利底部
政策并非万能灵药。唐山某钢厂限产后裁员2000人,但当地服务业岗位月薪仅4000元,远低于钢厂8000元水平。某中部城市光伏组件厂倒闭后,仅30%工人愿转行外卖骑手。显示结构性失业风险仍是最大社会成本。
债券市场反应滞后。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不同,本轮反内卷影响偏中下游,主要传导至CPI而非PPI。历史数据显示,价格拐点到利率上行存在6-9个月时滞。
04 投资策略建议,在政策与市场的平衡木上行走
短期关注政策催化节点:
光伏产能收储整合平台设立进展钢铁限产执行力度(河北、山东等地减排通知)光伏组件价格传导情况(观察终端接受度)
中期布局三类资产:
全球大宗商品(铜、铝):受益海外需求回升与供给约束中游资本品(工程机械、重卡):国内反内卷+全球制造业复苏双击技术突围企业:如固态电池(宁德时代)、氢冶金(宝钢)、降银技术(通威)
警惕行业差异风险:
汽车行业因过去加杠杆明显,本轮受益有限新兴行业需验证减产持续性(如光伏玻璃30%减产承诺)就业承压可能反噬消费需求,形成二次冲击
反内卷政策正推动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历史性转折。当光伏龙头通威与协鑫从对手转向合作伙伴,当宝钢的氢冶金技术赢得欧盟市场18%的溢价时,中国制造的竞争逻辑已悄然改变。
这场变革的终局不是简单的产能出清,而是价值链条的重构——正如胖东来超市用2倍行业薪资创造3倍人效的案例所揭示的:告别内卷的出路,永远在更高维度的创新战场。
富豪配资-搜正规合法平台杠杆炒股-股票配资在线导航-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