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今天的文章灵感,来自一位新入坑且钟情白茶饼的茶友。
茶友在后台提问:“为什么我泡白茶饼,总是前几冲味道很淡,后几冲太苦?”
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正约了几个朋友在茶馆小聚喝茶。
喝的是2023年牛栏坑坑口的小牛肉,鲜香稠滑,适合午后。
丰沛的桂皮香、果香、焦糖香、木质香,毫不吝啬地弥漫开来,充盈了大半个茶室,将我们笼罩在一片芳泽下。
图片
几杯清凉深邃的茶汤下肚,在场的人都有点醉了,不是茶醉,而是沉醉。
兴致正浓时,我便将问题说与他们听。
几个朋友像接到任务一般,你一言我一语,不一会便将谜题剖析得七七八八。
茶叙结束后,村姑陈立马回到工作室,凭着记忆将几人讨论的内容整理编写了下来,在此呈现给各位茶友。
图片
《2》
一言概括,发生前浓后淡的情况,问题主要出在撬茶手法和茶饼品质上。
饼茶是压制成型的,每次喝茶前都需要先将干茶撬下,如果撬下来的茶叶太厚,就会影响后续冲泡。
厚厚的茶块,由好几层干茶组成,前几冲沸水浇下去,水只能浸润到茶叶的最表层,无法深入。
内部的茶叶接触不到水分和温度,内含物质的释放也会受阻,冲泡出来的茶汤自然寡淡。
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,热水慢慢把茶块泡透了,茶叶的内含物质又一股脑地释放出来,茶汤滋味就会突然变得浓苦,令人猝不及防。
而茶饼本身,如果用料不佳,含有较多粗老的叶片或者茶梗,前几冲也不容易泡出滋味。
图片
因为这些老梗老叶的表面,往往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蜡质层,它就像一层防水膜,阻碍着沸水与内质接触,导致茶叶泡不出滋味。
并且,劣质原料本身的内质含量也不丰厚,滋味平平。
有茶友遇到这种情况,心急之下,会选择延长闷泡时间。
这一闷,很有可能闷过头,让后续的茶汤又浓又苦,比例完全乱套。
除了用料,茶饼压制的松紧度也是关键。
如果压得过紧实,硬邦邦地像砖头,撬茶的难度就更大了。
即便撬茶技术高超,能撬下较薄的干茶,薄片内部也依旧紧实,先淡后浓的问题仍然存在。
既然已经弄清了问题成因,解决起来就轻松了。
图片
《3》
第一步,先从相对简单的撬茶入手。
要撬出薄厚适中的干茶,需要合适的工具和一点技巧。
茶刀或茶针,是撬茶的必备,剪刀和水果刀就不用考虑了,伤茶又伤手。
准备好工具,清洁好台面后,先将茶饼打开,包装平铺在桌面上。
压制松紧适中的茶饼,侧面都能看到层层叠叠的纹路。
图片
撬茶时,一手轻按茶饼固定,一手持茶刀,先从侧面找到茶饼的缝隙。
然后将茶刀轻柔地、从平行于饼面的方向插入。
插进一定深度后,轻轻向上抬,类似杠杆原理,就能借力撬起一片相对完整的薄片。
撬茶的关键,就是要学会利用茶饼间的纹理和缝隙。
多练习几次,找好角度和力道,撬出理想的干茶片并不难。
如果手法还不熟练,一不小心撬厚了,或是撬下一小块疙瘩,也还能挽救。
用干净的茶夹,小心地将厚块一层层剥离分开,尽量让它变薄一些再冲泡,比直接泡一大块厚茶要好得多。
图片
《4》
撬茶手法可以练,但如果茶饼本身品质不佳,冲泡起来还是很费劲。
所以,买茶饼前要擦亮眼睛。
先要弄清各种品类、等级的区别,不同的白茶饼,原料标准有异。
比如,寿眉饼含梗带叶是正常的,但梗叶的老嫩程度也有高低之分,而高等级的白牡丹饼,按理来说应该由芽头和嫩叶构成。
了解好这些基本知识,可以避免花高价买到以次充好、老叶过多的茶饼。
图片
毕竟,市场上喜欢用一级春寿眉冒充二级白牡丹的茶商不在少数。
线下买茶,或者网购的茶饼到手后,一定要先上手感受一下。
品质好、压制工艺得当的茶饼,应该是松紧适中的,用手轻轻按压边缘,有一定的蓬松感,不是硬邦邦的一块。
如果茶饼坚硬如铁,用手使劲按压都纹丝不动,就不推荐购买。
压得太死的茶饼,不仅撬茶时极其困难,容易伤手,而且茶饼内部也几乎没有与氧分子接触的机会,即便存放多年,也不会转化出多少新物质。
图片
《5》
撬茶和选茶做到位了,冲泡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需要牢记:
冲泡白茶,无论饼茶还是散茶,最忌闷泡。
如果一款茶,按照沸水快出水的方式冲泡,滋味淡到几乎没有,必须延长坐杯时间才能有些滋味,便几乎可以肯定,这块茶饼的品质存在问题。
要么是原料太粗老,本身内含物质匮乏;要么是工艺有缺陷或仓储不当,导致内含物质流失严重。
图片
反观品质上乘的茶叶,从注水到出汤不过七八秒,茶汤滋味依旧饱满。
只因它们的内质是丰沛的,经过高温刺激,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到汤水中。
快出水的方式,不仅能冲泡出香清甘活的茶汤,更能避免由于前几冲的过度消耗,导致的茶汤后劲不足。
所以,遇到需要闷泡才有味的茶,茶友们就要多留个心眼了。
图片
《6》
饼茶冲泡前淡后浓的原因和应对方法,老茶客们集思广益的要点便是以上这些。
撬茶其实并不难,关键在于掌握技巧,即便对撬饼茶没有十足的把握,也有散茶可选。
但无论如何,买任何茶叶都要学会挑选,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麻烦。
选茶时细心点,先看外观,再看闻香气,如果可以,试喝的机会也别放过。
见得多了,经验积累,选起茶来自然游刃有余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豪配资-搜正规合法平台杠杆炒股-股票配资在线导航-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